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活资料严重短缺,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市场供给处于紧张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供应丰富充裕★◆★■■★,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多样的消费需求★★。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2023年,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总量已近2亿种。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和消费热点变化,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推出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继续推进★◆★★◆“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截至2024年2月,我国已有中华老字号1455家■★★,平均◆◆◆★★“年龄◆■★”约140岁,六成以上分布在食品、餐饮、零售等领域,对促进消费升级、引领文化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服务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市场供给不断扩大■◆★■★。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法人单位数分别超过470万家、90万家和30万家◆★★★◆。
从各区域占比情况看★◆■,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后发优势明显,消费品市场呈现总体均衡发展◆★★、区域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东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40.7%逐年提升,至2005年达到最大值54■★◆■■.3%,并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回落,到2023年占比为50★◆■◆■◆.5%。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中、西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24.4%和20.8%,比2012年分别提升4.0个和2.7个百分点。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东部率先发展★★,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平衡性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相继出台,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3.8万亿元■■、11.5万亿元、9.8万亿元和2万亿元,1979—2023年年均分别增长14.1%、13.6%、13.5%和10.6%。
75年来,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不断增强,商贸流通业经营主体成长壮大。2023年末■◆■◆,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超过1000万个,约为1952年的77倍,1953—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6%★■◆◆;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超过70万个◆★◆★◆■,约为1952年的724倍■★◆★★,年均增速超过9%。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合商业“一统天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商贸流通体系日益完善。1978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60%;到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九成■★★◆◆,国有企业占比已不足1%。
随着城镇化逐步推进,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商品供给日益丰富,城镇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0■◆■◆.7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2◆★.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52年的45.4%提高至2023年的86.4%。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给我国农村带来深刻变革,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相继实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状况极大改善★★◆■,乡村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2023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8■◆.9%◆★★★◆。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发展,乡村市场占比逐年提高。2013—2023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1%■■◆★■,年均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高0■◆◆.9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2★◆★.5%提高到2023年的13◆★.6%。近年来◆■★,县乡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子商务持续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乡村市场供给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1267个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28.9万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9万个村邮站,全国95%以上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1]。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飞猛进,助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消费业态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在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连锁化经营◆◆、商品交易市场等传统经营模式保持平稳发展■◆■★,多层次流通网络体系构建日趋完善,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居民消费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在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由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升级态势日趋明显★◆◆。
连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29.7万个,是2012年的1.5倍;实现商品销售额3.9万亿元。全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总数4.8万个,是2012年的2.6倍;实现营业 额2333亿元★■◆◆。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化、高效化发展。2023年,全国共有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555个,成交额由2012年的9.3万亿元提高到11万亿元■■★■,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由17◆★.9亿元提高到30.8亿元。2023年末,全国共有城市商业综合体[2]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伴随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商贸流通和消费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供给市场逐步完善,流通体系质量效率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出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举措■■,供需适配性不断提高,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197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8◆◆◆■■■.7%★◆★。进入新时代★◆★◆★★,除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和2022年外,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特别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与消费紧密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1979—2023年,按不变价计算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6%、9.8%,两个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6%提升至2023年的11.4%。
75年来,我国消费领域发生历史性巨变,国内消费市场逐步繁荣壮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消费将继续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服务消费市场热点纷呈◆★★◆■。居民对体验型和个性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旺盛,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在餐饮消费方面◆★★,饮食理念变化◆◆◆★、饮食行业发展催生出多样化的餐饮消费需求■◆■★★,带动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餐饮收入规模突破5万亿元,而1952年饮食业零售额仅为14★■◆.1亿元■★◆◆★◆。在旅游消费方面◆■,随着旅游市场供需匹配性提升,居民出游热情高涨■◆★◆。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数达到48.9亿人次,1995—2023年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万亿元,1995—2023年年均增长14.3%◆◆★◆★。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不断适应群众文娱需求,居民文娱消费选择更为丰富。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博物馆6833个,数量分别是1952年的39倍和220倍。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549亿元■■★,比1991年增长20倍以上■■■,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460亿元、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信息化水平提高、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深化等因素在商贸企业决策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动企业经营效率持续提升。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2年的38◆★.2%,存货周转率从2012年的14.6%提高到2022年的18.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人均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370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824万元。
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商贸流通领域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简称商贸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超过6万家,占限上企业的比重为13.2%,比2012年提高7.3个百分点。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助力企业销售增长方面效果明显。2023年■★,开展互联网业务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额(营业额)比上年增长7%,增速高于全部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额(营业额)2.2个百分点。
随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消费从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转向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消费,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比重逐步降低。2023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1978年的63.9%下降34.1个百分点★◆★■■;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6.6%、8.5%和4.6%,占比明显降低★◆★◆■◆。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较快增长。2023年末★◆◆■★■,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9.7辆■★★◆★,是2013年的2◆■★.9倍;当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超过4◆◆★★◆.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为10%。2023年末★■★★◆◆,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数量分别为107★★★◆★■.8台、103.4台和98.2台;而在198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数量仅分别为0.6台、0◆◆.2台和6■◆◆★■.3台★■◆。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为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消费市场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自2018年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559亿元★◆■★◆,之后连续攀升★★■★,1992年突破1万亿元,2008年突破10万亿元,2012年超过20万亿元◆◆,2019年首次站上4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1953—2023年年均增长11%◆◆◆。
市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推动商贸企业经营费用率降低。2022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4%,比2012年降低0.9个百分点;2022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3%,比2012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伴随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1998—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5◆■■■★◆.1%、11.4%和10.3%,增速高于消费支出总体水平■◆■。
(一)线上消费快速增长,线年★◆■,我国首家购物网站正式成立,2008年、2012年网购市场交易额先后突破千亿元和万亿元。25年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培育壮大◆■★,线上消费已然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202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92亿人◆■■★,其中网络购物用户数量为9■★★★■◆.15亿人◆◆■★。当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超15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7◆★■★★★.6%■■★◆。2015—2023年,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超过20%■■◆★■◆。近年来,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线上销售新模式不断拓展,直播带货交易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对网上零售拉动作用明显。
不断完善的市场供给激发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以化妆品、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为代表的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为4142亿元、6814亿元和1186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商品成为消费新时尚。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超过700万辆,渗透率达到35★★.7%;限额以上单位高能效家电增速明显高于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平均水平。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票证供应★■■■■,到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统购包销,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商贸流通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商贸流通业规模由小到大◆■★★★◆,商业业态由单一到多元,商业模式★■、流通技术由跟随到创新,一系列的转变彰显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自1949年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在上海成立,到1981年我国第一家超市在广州开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实体零售业态百花齐放。随着商品流通体制大变革★◆,实体商贸企业顺应居民消费观念与需求变化,创新运营模式、提升购物体验、打造消费场景,逐步构建了多元的线年末,在限额以上有店铺零售业态中,满足品质化消费需求的专业店和品牌专卖店数量分别达到5.7万家和4.2万家,提供更加优越消费体验的购物中心接近7500家;以品质优、体验佳为代表的仓储会员店数量比上年翻倍增长,提供户外休闲消费场景的民宿、露营地单位数量增长超过50%■◆。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13—2023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年均增长15.9%■★★★★;便利店销售额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23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0.8%。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流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增长。近年来◆■◆★★★,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带动消费市场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
相关标签: 市场信息